事茶是一场博弈,果敢者得胜。
2004年,黄静波与黄汉波两兄弟创立黄聘号茶业。十四年来,黄聘号在贡茶之乡易武自设加工厂,在名山名寨设初制所,每年亲赴原始森林精选名山古树春茶为原料,缔造了一批又一批臻品好茶。
2006年春天,来到易武做茶两年多的黄氏兄弟,偶然喝到了刮风寨中古树茶,惊喜地发现它无论是口感、香气还是底蕴,都与他们喝到的早期易武茶都颇为相似。追根问底之下,才知道这批茶来自刮风寨中的茶王树。正是这一次试茶,黄聘号与茶王树结下了难解之缘。
茶王树并非字面理解的一棵茶树的名称,而是一片古茶园,其树龄的古老在刮风寨乃至整个易武都是不可小觑的,然而茶王树产区在当时并不知名。要知道,当时从易武镇中心出发到茶王树产区,需要将近6个小时的时间。车子无法直达不说,下车之后需要淌水过河,山路崎岖还偶有山体滑坡和坍塌的情况。这样交通闭塞的产区,连茶商都未必得知,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可是茶王树的大好状态却给了黄氏兄弟莫大的信心。
茶王树一带基本是野放茶,人工干预少、人迹罕至,生态环境并未被过多开发,所以当地茶叶内含物质多、层次感更为丰富,带有原生态的山野气息;加上产区交通不便、市场认知度低,茶王树的采摘情况比同期大多产区优越得多,原料的可选择性也更大,非优质不录取。于是,黄氏兄弟果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收购茶王树原料!
为了把关茶叶质量,黄氏兄弟在茶王树产地“驻扎”起来亲自指导,即使每天只有十几公斤的出采量,他们仍安排工厂的老师傅到产地配合茶农,当天采摘当天进行初加工。追求极致,致力于做精品茶的黄氏兄弟固执地坚持只做纯料、坚持只收春茶、坚持手工古法制作。
2012年,随着刮风寨通往茶王树的公路路段开通,茶王树的魅力也渐渐被人们所知。黄氏兄弟当初大胆的决定和先知卓见,使得黄聘号二〇〇六年的茶王树成为了有记载以后较早的茶王树古树纯料茶。十二年岁月赋予了它独特魅力,使它成为证明茶王树古树茶陈化效果的最有力的证据。
外包装完整无缺。掀开棉纸后陈香扑鼻而来,茶饼圆润无缺,有油亮光,压制松紧度适中;条索肥硕紧结,错落有致,茸毫明显。
第一~三泡:茶样甜香、陈香明显;汤色深橙黄明亮,呈蜜蜡色;口感顺滑,水路细腻;滋味醇厚浓酽,协调性好,回甘生津迅速,茶气厚重,直入喉底;杯底留香持久不散。
第四~七泡:陈香更足;汤色较前阶段稍浅,茶汤浓稠厚重,汤感绵柔顺滑,生津迅速持久,喉底回甘明显,喉韵较前阶段偏弱。
第八到十一泡:香气减弱,汤色橙黄通透;滋味较前阶段淡,汤感依旧绵柔顺滑,喉韵及茶气仍盛,茶汤顺滑绵柔,生津持久。
第十二~十五泡:汤色渐淡,但茶味茶气不减,生津回甘均明显,十五泡后茶汤仍未至甜水,极为耐泡。
经过了十五次以上冲泡之后,对茶叶的叶底情况进行观察。
原料尚细嫩,叶片完整舒展,颜色均匀且鲜活明亮,富有弹性。叶形舒展自如厚实似革,回活快,叶脉坚朗,符合大树料级别特征,整体用料等级极高。
此茶饼通过全球领先检测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报告显示送检样品中,致病微生物及致病毒素(黄曲霉毒素)均未检出。 本文来源: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